你的位置:168体育app靠谱嘛 > 新闻动态 > 25年前的实验数据, 终于有了解释: 蛋白质折叠之谜, 现在有了答案

25年前的实验数据, 终于有了解释: 蛋白质折叠之谜, 现在有了答案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01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器,要正常运作,必须折叠成精确的三维结构。这个过程有点像折纸,但更复杂。绝大多数蛋白质按照“二态模型”折叠,即要么是完全展开的,要么是正确折叠的,中间状态很少。但PGK却违背了这个规律,显然是“出错”了。

25年前实验发现,PGK蛋白的折叠方式不符合经典“二态”模型,它的折叠速度曲线是“拉伸指数”模式。但没人知道为什么。

现在,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揭开了谜底。核心问题:PGK蛋白会错误地把自己拧成一个“套索”,导致折叠过程被卡住,形成非正常的折叠路径。

在折叠过程中,PGK的某些片段会被自己绕住,形成一种非共价的“套索缠绕”,让它陷入错误状态。要解开这个错误结构,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时间,这就拖慢了整个折叠过程,导致PGK的折叠速度不符合指数模型。

25年前的实验数据,现在才找到解释。

蛋白质折叠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,涉及阿尔茨海默症、帕金森病、亨廷顿舞蹈症等重大疾病。这些疾病的根源之一,就是蛋白质折叠错误,形成错误的聚集体,在细胞内积累,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。PGK的折叠异常,虽然不是直接与这些疾病相关的蛋白,但它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折叠错误模型,可以帮助理解其他蛋白的错误折叠机制。

研究团队使用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两条路线。先是用计算机模拟PGK的折叠过程,果然发现“套索缠绕”现象。然后,他们在实验室里做了蛋白质折叠实验,发现PGK的确存在长寿命的错误折叠状态,与模拟结果一致。这表明,这种非共价缠绕,可能是蛋白质折叠失误的普遍机制之一。

如果其他蛋白也会“自缠”,那问题就更大了。

这意味着,蛋白质在进化过程中,可能必须规避这种缠绕,否则它们根本没法折叠成正确形态。进化或许已经筛掉了大多数容易缠绕的蛋白,但PGK这种特殊的折叠模式,说明有些蛋白仍然会犯这个错误。这可能与它们的功能、结构要求有关。

蛋白质折叠,绝对不是单纯的物理化学过程。它受到生物学约束,受到细胞内分子伴侣的影响,还受到翻译过程的调控。PGK的错误折叠,可能与它的翻译速度、细胞环境中的分子伴侣、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。如果能找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,就有可能人为干预蛋白折叠过程,甚至可能阻止错误折叠,进而干预蛋白质错误折叠相关的疾病。

蛋白质折叠的本质是能量景观的变化。简单来说,蛋白折叠是一场“爬山”过程,蛋白要从高能量的展开状态,走到低能量的折叠状态。但PGK的“套索”现象,相当于在爬山途中掉进了一个陷阱,出不来,导致折叠延迟。能量景观中,这些错误折叠状态相当于局部低谷,蛋白“掉进去”之后,需要额外的能量才能爬出来,回到正确折叠路径。

这解释了PGK的“拉伸指数”折叠速度。正常蛋白的折叠速度是指数下降的,说明蛋白在折叠过程中没有太多障碍,基本一路顺畅。但PGK的折叠速度是“拉伸指数”模式,说明蛋白折叠过程中受到了某种阻碍,这个阻碍正是“套索缠绕”。

这个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PGK。它提出了一种普遍可能存在的蛋白折叠障碍机制。过去的蛋白折叠理论,主要关注分子间的氢键、范德华力、疏水作用等,而“套索缠绕”是一种物理拓扑问题,涉及蛋白自身结构的几何约束。如果其他蛋白也有类似问题,那么我们对蛋白质折叠的理解就必须升级。

折叠错误不仅影响蛋白功能,还可能影响细胞命运。

蛋白质错误折叠后,可能会形成聚集体,细胞有一套机制来处理这些错误蛋白,比如分子伴侣帮助重新折叠,蛋白酶降解错误蛋白,或者细胞自噬系统清理错误蛋白。但如果错误折叠的蛋白过多,清理系统就会崩溃,导致疾病。这是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机制之一。

那么,能不能干预PGK的折叠?

如果找到影响其折叠速率的关键因素,比如翻译速度、辅因子、分子伴侣等,就可能人为干预,让它减少“自缠”。这不仅对PGK有意义,也可能为其他蛋白的折叠研究提供新思路。

蛋白折叠研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,很多蛋白的折叠过程看起来都符合简单的物理化学模型。但PGK的案例提醒我们,蛋白的折叠问题远不止是化学键的形成,而是一个复杂的三维拓扑问题,甚至可能涉及细胞内的翻译环境、生物调控等多层面因素。

25年前的实验数据,今天终于找到答案,但这个答案本身又提出了新的问题。



Powered by 168体育app靠谱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